首页 / 教学研究 / 详情

家庭中的语言训练

北京市朝阳区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 刘 亚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训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天主要就家长在平时经常问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做一些探讨。   关于语言训练首先需要明确和说明两个概念,就是:“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 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讲话的行为和结果。也就是说语言是工具、是系统;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的过程。语言是抽象的,比如汉语、英语、藏语等,言语是具体的,也就是人们说的话。 所以,语言是不能训练的,我们天天说的语言训练其实是言语训练。但是,今天讲课的这个题目为了不至于引起大家的疑惑,还是写了我们通俗说的“语言训练”。

语言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语言的功能性

要让孩子说话,最基本的条件是让孩子觉得有此需要。也就是,孩子产生生理上的、心理上的需求。 一旦有了需求才引发想要沟通的内在动机,这时候辅助孩子学习语言,应用语言使他的需求得到满足。以需求得到了满足的这个结果直接强化了孩子对语言功能的理解,也就是说表达要求的语言可直接满足孩子的需要。 如此循环往复,日积月累,在应用中学习语言,以语言的应用促进交往,以交往能力的提高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我们平时遇到的家长中有很大一部分尤其是老人把孩子照顾的太好了,把一切都妥妥地提前满足了孩子,完全不需要表达不需要孩子说话,这样在无意中就剥夺了孩子运用语言的机会。

2语言训练应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语言训练除了集中、强化的课程训练之外,生活中的训练要占主导地位。 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只要孩子醒着的时间,在各种生活内容学习内容训练中,都应该有意识地渗透语言教学。

3训练目标和内容要始终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

那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呢?大家看一下这个图:

通过这个示意图大家就会一目了然,形象一点说就是“跳一跳够得着”的那个区域,训练目标和内容设定的太简单或者太难训练效果都会打折扣。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因为我们孩子的一些特殊性,孩子已经独立的,虽然在那个图上看起来不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注意泛化。一方面是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只有泛化了才是真正掌握了!

当然,过于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肯定是不适宜的,孩子怎么跳都够不着的时候,孩子和家长都受打击。不仅在学习时间上是一种浪费,在大人孩子的情绪上也是一种消耗。

4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我们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规律和普通孩子的语言发展规律是相似的,只是晚一点或者慢一点。 儿童早期的语言水平对以后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醒大家趁着孩子还小的这有限的黄金几年尽量少走一些弯路。

语言训练前的基础能力训练

1首先是配合

学习语言是对我们的孩子配合能力要求很高的一件事情,如果他连最起码的简单的配合能力都不具备(比如说安静地坐下来),那么模仿语言的能力对他来说就更难。

2其次是注意力

学习语言首先要求孩子听或者看我们呈现的刺激,也就是要训练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呈现的指令、动作、物品等上面。如果孩子不去注意你不去关注你,也就不会回应你,你进行再多教学效果也不会太好。

3第三个是模仿能力

我们学习任何技能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排除孩子的生理问题,如果一个孩子连举据胳膊、拍拍手等这么明显这么大幅度的动作都注意不到模仿不了,那么极为精细的口舌部模仿和发音是更为困难的。

4第四个是听的能力

听懂是说话的前提,对于语言理解能力较弱的孩子我们训练的重点是他能听懂更多的话,其次才是说。 除了进行听指令能力的训练以外,还要注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大量的语言刺激,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有意无意的“听”来训练孩子“听”的能力,家长平时要注意根据实时情境多用语言描述孩子的所见、所做、所需、所想。 例如:这是花,好漂亮的花呀!看,飞机!打雷了!宝宝在洗手!等等这些语言信息。最初可能觉得没有用,孩子听不懂,也不会说,但是这种累积一定会以某种方式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将来的某一天回馈给你。 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旁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喋喋不休地重复那些孩子已经掌握很好的内容,而是要重点旁白那些孩子使用的还不太好和还没有发展出来的语言。

常见的语言问题及其训练方法

1无语言

从基础能力训练开始,比如提要求、配对、指令、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等等。 基础能力有了提升以后再进行语言的模仿的训练就相对容易的多。 我们一直很反对那种不顾孩子的感受不考虑孩子当前能力水平下所进行的所谓的“抠语言”的行为。 这样做的话过一段时间孩子的发音也许真的能扣出几个,孩子被逼的没办法的时候也会痛苦地跟你说几个,但是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对于发音超级抵触,还有可能引发孩子的情绪问题,是一种捡芝麻丢西瓜的做法。

2无意识发音

当孩子出现一些无意识发音的时候,要马上重复孩子,同时要给孩子高强度的强化。 如果身边有他最喜欢的东西要马上给他,如果来不及就要表情夸张地进行重复“爸爸!爸爸!”同时呢一边重复一边给孩子举高高、转悠悠、挠痒痒等他喜欢的其他方式的强化。 随着家长这样不断的强化,孩子出现无意识的发音会越来越多。慢慢地家长可以尝试说孩子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音,让孩子进行模仿。 在尝试让孩子进行模仿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孩子最喜欢的强化物,并且只在语言训练的时候才用,别的时候得不到。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让孩子看到,如果他看到了而得不到的时候可想而知会出现什么,会哭、会闹、会不高兴对吧,别说语言训练了,什么教学都进行不下去。 最初如果孩子不模仿,说两三遍就可以了,不要强迫孩子,过一会儿再尝试让孩子模仿。 如果孩子一旦出现了模仿要立即把提前准备好的强化物呈现给孩子。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惊喜,他的模仿频率会逐渐增加,直到比较稳定的模仿。 对一个音或者一个词模仿稳定以后,再尝试让孩子模仿第二个第三个。

3重复语言

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鹦鹉学舌,你说什么他说什么。 重复语言在很多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不理解才会去重复。 重复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价值,在我们的孩子不能理解言语,没有习得正确回应他人的语言技能时,重复语言使得他们具有交流的倾向,产生对话的轮流现象,因此,从积极的一面看,也为以后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关于训练策略:介入第三人采用示范的方法快速阻断、恰当响应。

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在孩子重复语言之前作为辅助者的第三人把正确的回应示范给他,让孩子进行模仿。 比如:问:你叫什么名字,他会说:你叫什么名字。而第三人介入以后,在孩子重复“你叫什么名字”之前示范说:“我叫明明”,然后孩子会重复他最后听到的“我叫明明。”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第三人的示范速度一定要快于孩子重复语言之前才有效。

4代词混淆,你我他不分

人称代词的使用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单纯地从语言训练的角度难以完全解决问题,还要结合其他方面的训练。 根据普通儿童人称代词的发展,建议先采用姓名指代的方式,比如:这是月月的,请月月拉住天天的手,然后再过渡到人称代词。

5不会问问题

训练策略也是第三者介入的示范法,可以结合游戏法进行引导。

6主动语言

主动性语言的训练要从表达需要的语言训练开始,表达要求的语言可以直接满足孩子的需要。 要求性语言一般包括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对他人行为的要求、对他人关注的要求、对具体信息的要求、对驱除不快的要求等等。这样不但能激发孩子说话的愿望,增强主动语言还能提高他们学习语言的动力。 当然了,让我们的孩子在使用语言满足要求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训练策略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示范法:

辅助者把孩子想说或者应该说的话示范出来,孩子进行模仿;再满足孩子的要求,根据孩子的反应再由全示范改为半示范,最后逐渐撤出辅助。 当孩子在示范下的模仿达到一定的量后就可能发生质的变化,由模仿语言转化为主动语言。

2. 动机诱导法:

利用孩子的需求动机创造需求情境。 比如强化物放高处、孩子打不开的透明盒子里、泡泡瓶拧紧等,孩子想要的时候又没办法得到必定会产生沟通动机。

3. 纠错法:

设置错误的状况引发孩子纠正。 如孩子想吃苹果然后你给他一香蕉,引导孩子说出“不要香蕉,我要苹果”“错了”等等。

4. 缺失法:

成对的物品或者进行某项活动必须的物品只呈现一部分,无法进行的时候引发孩子要求另一部分。

5. 中断等待法:

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暂停,引发孩子要求后续活动。 例如,先给孩子吹一次泡泡,暂停、等待(期待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孩子还想要产生沟通动机的时候,示范说“泡泡”,孩子仿说“泡泡”后马上再吹泡泡,这样重复几次尝试慢慢撤出辅助,直到孩子主动说“泡泡”。

6. 关于主动语言与发音的问题:

在进行主动语言训练的时候不必过分矫正孩子不准确的发音,我们更重要的是保护、强化孩子主动沟通的意识。 若刻意矫正发音反而会抹杀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说话动机,降低他们用语言沟通的积极性。 只要孩子愿意说话,先以强化主动性语言优先,等到孩子某一句的主动语言已经用的很好了,在保证不会打击孩子积极性的情况下再考虑适当纠正发音。   最后我想说的是,语言训练需要和其他各方面的训练结合在一起才能更有效。 语言只是沟通交往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沟通系统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进行沟通,比如PECS 、AAC、手语等。

家长务必要正确认识孩子不会说话就没有沟通交往能力的错误观念。

官方抖音

官方抖音账号

微信小程序

五彩鹿家长端

微信公众号

五彩鹿儿童发展中心